作者| 兵法先生 来源 | 营销兵法(ID:lanhaiyingxiao) 突然被「city不city」刷屏了。 最近 #终于知道啥是city不city了# 的话题,又登上了微博热搜榜,产生了超过1.9亿的阅读,4.7万讨论,以及超过25万的互动。 0 1 city不city,是什么梗? 究竟什么是「city
作者 | 兵法先生
来源 | 营销兵法(ID:lanhaiyingxiao)
突然被「city不city」刷屏了。
最近#终于知道啥是city不city了#的话题,又登上了微博热搜榜,产生了超过1.9亿的阅读,4.7万讨论,以及超过25万的互动。
city不city,是什么梗?
究竟什么是「city不city」?
此梗来源于外国博主“保保熊”,原本是博主与妹妹在中国游玩过程中的魔性对话,加上口音的因素,让「city不city」逗乐了网友,也将「city不city」推上了热搜榜。之后,博主亲自下场解释了什么是「city不city」,又将其带上了新热搜。
因为声音过于魔性洗脑,让「city不city啊」被众网友争相模仿,随着网友的推波助澜,让「city不city啊」演化成了城市化、洋气、新颖、好吃、好逛的代名词,甚至也成为了“刺激”的形容词。
无论是综艺节目的宣传,还是明星的物料传播,亦或者是广大网友在互联网上整活,都有「city不city」的身影。而「city不city」在全网络的刷屏,也让人想要深挖这一热点效应背后的流量密码。
为何「city不city」能成为新流行?
从流行现象往更深处看,一开始是「city不city」是博主保保熊与妹妹之间的互动,是网友与博主之间的小范围玩梗,而现在「city不city」真的火遍了网络,成为了明星、KOL、综艺节目、5G冲浪网友争相追逐的对象,也让其从小范围的被接受实现了全民玩梗,让#city不city#、#终于知道啥是city不city了#前后登上热搜榜,并放大了热梗的效应。
从小众到全民玩梗,为什么「city不city」能成为新流行?
「city不city」在社交媒体上爆火传播,是大众跟风玩梗的表现之一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中,玩梗被大众视为是娱乐化的生活方式,因其简单易懂、容易模仿,且具有一定的幽默感,成为了职场打工人对抗内卷、戏说躺平、表达抗议的重要方式。
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,从众心理的驱动让跟风者不计其数,实现了网络热梗「city不city」的进一步爆火,也让这一热点好像踩上了风火轮从6月火到了7月。除了用户层面从众心理的驱使,还有三大因素也推动着「city不city」成为新潮流。
一来是,从外国友人的视角,看到了中国城市的魅力。博主保保熊在短视频平台上与妹妹之间的沟通,表面上是其幽默的表达广受大众欢迎,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外国友人在中国旅游的“China Travel ”视频,再现了他们旅游打卡、吃喝玩乐的场景,也用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中国城市的风貌,激发了大众的文化自信心。
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国际交流与沟通日益频繁,文化的冲击和碰撞也愈加明显,从外国友人的视角中,我们看见了别样的中国历史、文化、美食、风景,在打破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之余,吸引了不少人打卡,让我们看到了华夏文化的美好和独特,这无疑增加了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,也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。
流行背后的新洞察,
可见玩梗的尽头是情绪
新流行的产生,是因为新洞察新趋势出现了。而全民玩梗背后,是因为「city不city」撬动了大众的情绪,反而言之,是情绪价值推动了梗的流行。
一方面,「city不city」踩中了当代人对个性化、娱乐化、社交化的诉求。
行业内卷、竞争内卷、生活内卷……那些个性化的表达、娱乐化的内容,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社交的重要元素,于是“炙手可热”的网络热梗,成为了人们彰显自我个性、扩列、社交以及自娱自乐的方式。「city不city」的流行,很明显精准踩中了大众对流行、个性的多重诉求。
另一方面,聚焦情绪,撬动了受众的传播热情。
近年来,发疯文学、梗文化逐渐流行,这也是人们释放天性的方式之一。同时,玩梗也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,更是网络承接大众情绪与回应的表达。大众也通过自娱自乐的方式,展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,在撬动人们的传播热情之余,形成了全民参与玩梗的现象,也推动了热梗的进一步传播与流行。
写到最后
随着网络的流行与发展,大众的喜好与倾向总随着网络热点的变化而变化,用户的广泛参与,对品牌来说也意味着新流量。「city不city」这一网络热梗的流行,为品牌提供了一个与年轻消费者接近的有效途径,而品牌也能借此焕新,为自己注入新生命力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