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| 兵法先生
来源 | 营销兵法(ID:lanhaiyingxiao)
饿了么全网“求助”,引网友“嘲笑”



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如果你觉得饿了么就想要借势高考来玩玩,就把品牌想得也太简单了,品牌的营销绝不止玩玩。
就在大家猜测饿了么还要玩什么时候,618前夕,品牌上线了100组出题要求海报(数据来源于网友猜测)。基本上每一组文案都以求助/help开始,求助的对象包含雷军、周深、深圳卫健委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手工耿、东风快递、上海彩虹合唱团、乐队的夏天、刑法学人罗翔、张颂文、何同学、上美影、郭帆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、岳云鹏、易立竞、淄博文旅、王昱珩、梅西、全红婵等人群。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可以说,每一张海报都代表了一个新的议题,如在罗翔的“求助”主题单元中,网友讨论就有内味儿,“你真刑”、“放肆,张三正在赶来的路上”等回复,立马让人get到了网友的奇思妙想,极具特色。
声势浩大极具排面感的提问海报,成功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,也让不少正主翻了饿了么的牌子。
目前,饿了么求助微博得到了@奥卡姆剃刀、@卡布叻_周深、@郭帆FrantGwo、@邢立达、@开水族馆的生物男、@文物医院、@云无心45、@遗产君等12位博主的回复,可以说每一个互动均颇有韵味。

网友一笑百媚生,或者,小争议才代表着大流量。目前,#饿了么免单全网征题#主题活动,已经获得了3.7亿的阅读,2.4万的讨论,且数据还在持续攀升中。
饿了么借势高考,做对了什么?
另类高考借势,营销时间另辟蹊径
众多品牌的高考借势,均放在了考试之前,可对于考生与家长来说,考试成绩与奋斗过程才是自己真正关注的。那些围观的吃瓜群众,对高考的态度,可谓是【已知、了解、充满回忆】。
基于此洞察,品牌推出的营销内容可谓千篇一律。从消费人群上看,有的品牌想要缓解一下家长、孩子、老师等群体的紧张情绪,意图凭借走心内容突围;还有的品牌妄图通过鬼畜、搞笑内容博君一笑,让消费者暂时将紧张、焦虑抛之脑后;面对那些今年与高考无关的用户,品牌纷纷亮出了情怀、回忆杀等营销“答卷”,想要以情动人撩拨消费者,来完成品牌在高考期间的传播。
那些看似戳中受众痛点的营销,却因为老生常谈的洞察而让消费者有了抵触情绪。而饿了么另辟蹊径,选择在高考之后进行营销,可以说避开了一个高考扎堆的借势营销节点,而有了3方面的优势:
一方面,高考热度没有消散。刚刚高考完,考试成绩还没出来,消费者对高考依然保持着关注;
另一方面,目标受众的紧张情绪缓解,会抱着欣赏的态度看品牌借势。考试完毕,已经无法更改考试的结果,家长、考生、老师等人群的紧张焦虑情绪稍缓解,这时候再看见与高考有关的内容,或多或少会影响用户的注意力;
瞄准粉丝经济,撩拨与品牌匹配的受众
除了发布时间节点是另辟蹊径外,饿了么联合的对象也并非一拍脑袋的决定,这些人群除了他们自带流量外,基本上涵盖了年轻人所关注的所有圈层。
借势高考,就离不开对年轻人关注的高等学府,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赫然在列;体育热,也让孙颖莎、梅西、全红婵等体育明星备受关注。还有,游戏博主代表AG一诺ovo,“工业创造”网红博主手工耿,刑法研究红网老师罗翔,业务能力在线的张颂文、周深、岳云鹏,在网络上爆红的官方机构深圳卫健委、中央气象台、国家反诈中心、东风快递等,年轻人崇拜的品牌创始人雷军、周鸿祎等,以及受年轻人欢迎的易立竞、何同学、余秀华、王昱珩等,他们不仅代表着流量,更是品牌撩拨不同圈层用户的桥梁。
高段位的营销策略,是饿了么能够吸引用户的关键,从学生到职场达人,从体育圈到文艺界,从制造业到演艺圈,从法学到经济学,从农耕文化到航天科技……可以说是内容涵盖了各行各业,实现了营销范围最大化,也让饿了么成功击透了圈层文化的壁垒。
内容立意新颖,实现了用户与品牌的多重互动
品牌的借势营销,要么想要突出好玩的属性,凸显品牌会玩懂用户的形象;要么想要展现品牌的精准洞察,通过极具创意的内容,成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,实现有效营销。
而在饿了么的营销中,可以说既有精准有效的洞察,又凸显了会玩的形象。除了另辟蹊径的传播节点、不同内容破圈外,整个营销的立意本身就很吸引大众。在各大品牌各显神通来彰显自己更懂用户的时候,饿了么通过转变考生身份的方式,将参考者变成了考官、出题人,究竟考什么内容,由新晋“出题人”决定,这对于一直紧张焦虑并被考试压榨的考生来说,大有一种翻身做主的快感。
同时,让传播内容涵盖9大学科,让不同爱好、专业的人都可以在内容中找到与自己契合的内容,而产生用户粘度。加上考生身份的转变,让人立马发现了品牌营销的高明之处,赋予了传播内容娱乐性,并将被动看广告变成了主动传播,在与用户的不断互动中,真正实现与用户玩在一起,凸显了品牌的亲和力与更懂用户的品牌形象。
作者简介:【兵法先生】营销兵法创始人、知名营销分析师,原创多篇文章阅读超10W+。个人工作微信号:bingfaxianshen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