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只蝴蝶扇动几次翅膀未必会造成一场风暴,但王心凌在《乘风破浪》初舞台上向屏幕外抛出的Wink,确实会在舞台之外掀起一股关注狂潮,引发一场现象级的怀旧狂欢。
5月20日,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正式开播,在初舞台上,王心凌带来一首自己的经典歌曲《爱你》,完美复刻当年MV中经典形象的同时,也瞬间将网友带回二十年前的青葱岁月。
可能连节目组也没有想到,在一集长达三小时的综艺节目里,相较于其它几位女明星的出镜占比,只有几分钟露脸镜头的王心凌,却成了最火的那个。
作为可能是中国最会打造爆款综艺的平台,深谙话题度是综艺节目核心KPI的芒果TV早在《乘风破浪》开播前就埋下了诸多既能吸引用户关注,又能引爆话题讨论的引线。
在本季的《乘风破浪》里,除了有初代女团少女时代的成员郑秀妍、还有以师姐身份回归的那英和宁静、多年后首度同台的Twins以及体坛顶流徐梦桃。
由于这档综艺一口气网罗了30位性格各异且咖位悬殊的姐姐,嘉宾众多、时长有限等客观因素自然也会衍生出镜头分配不均的情况,节目组势必也会有所取舍。
与肯德基想要以皮卡丘为主打卖点,却意外的被可达鸭抢了风头如出一辙。虽然在第一期的节目中王心凌的单人镜头不超过3分钟,但她却凭借《爱你》率先杀出了重围,实现了一场从配角到主角的完美逆袭。
据微热点研究院制作的乘风破浪初舞台表演热度榜单数据显示,王心凌的《爱你》断层第一,其热度甚至远超分别排在二、三位的郑秀妍《失落沙洲》与张天爱《神魂颠倒》热度之和。
与此同时,#王心凌乘风破浪再唱爱你#、#王心凌怎么又火了#、#怎么给王心凌投票#、#王心凌断层#等多个话题词条也接连登上热搜,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也掀起了一阵网友拍摄“老公看到王心凌时的反应”搞笑视频之风。
在QQ音乐上,飙升榜、流行指数榜上的前10名,王心凌的歌曲均占9席位,在网易云音乐上,《爱你》高居热歌榜榜首,《爱你》、《大眠》、《第一次爱的人》三首歌攻下飙升榜的前三甲。
不仅如此,还有很多老粉选择以真金白银的方式去表达对王心凌的支持。
当节目组明确表示还未开通打投入口后,高呼“你一票我一票,王姐80还唱跳”的粉丝们将“投票”换成了“股票”,通过购买芒果超媒股票的形式送王心凌出道。这个看似玩笑的承诺,竟真的在二级市场得到了应验——5月24日,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跌,超4400只个股下跌,芒果超媒却逆势上涨,盘中最高一度涨近10%,截至收盘涨幅为5.46%。
重新出现在大众眼前的王心凌,不仅让观众“爷青回”,也催生了一只“王心凌概念股”。
二次玩梗的集体狂欢
当然,除了引发了80、90后的怀旧狂欢,王心凌的爆火与网友的花式玩梗也是密不可分的。
5月22日开始,在小红书及抖音上,与“王心凌”相关的多种形式视频开始刷屏。
其中,“男粉看王心凌跳舞DNA动了”的内容,是最精彩的。王心凌、中年男粉丝构成了这些视频的主要内容元素,在视频中80后老爷们在看到王心凌时,产生了种种或兴奋、或可爱的表现,迅速在网络上发酵,被网友大量复制模仿和传播,形成了迷因传播。
同时,各种“王心凌舞蹈教学”也纷纷开始涌现,不少中年气质男粉丝,在短视频平台晒出了翻唱跳王心凌可爱舞蹈的视频。
在这些病毒传播背后,一条潜在的逻辑是,在“追忆青春”的内核下,“可爱、甜美”的内容与中年粉丝情感结合,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感,从而演化出了戏谑的“玩梗”效果。
与此同时, 5月21日晚18点,王心凌还在抖音发起合唱《爱你》的视频挑战。
截至目前,该视频获赞高达635万,王心凌抖音粉丝直接飙涨了近109万,同时,此番互动再次点燃了大家的创作热情。
不但网友纷纷合拍,金莎、张维威等明星也下场联动,其中,张维威与王心凌合拍“新冠疫情版”《爱你》,将歌词修改为“如果你突然打了个喷嚏,看看核酸阴性阳性”,用网络热点与疫情特殊时期结合的形式,吸引众人眼球。
是偶然之下的必然
同样也是5月20日,腾讯音乐TME Live重映了一场周杰伦“地表最强魔天伦”演唱会,刷爆社交媒体的同时,也直接冲上了热搜第一。
官方数据显示,在周杰伦第一场5月20日晚的演唱会正式播出前,全网预约人数就突破1500万,而据不完全统计,当晚全平台观看人数超过5000万,5月20日和21日晚两场周杰伦演唱会重映观看量接近1亿,创造了在线演唱会最高观看纪录。
两场几年前的演唱会还能受到如此大的关注,人们在佩服周杰伦空前的影响力的同时,也纷纷怀念起那个多年之前百家争鸣的华语乐坛。
也正是因为娱乐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考古行动,所以当王心凌的《爱你》重现舞台时,所有人的DNA都跟着周杰伦演唱会重映一起动。
一边是对过往的“万分想念”,一边是对当下的“怒其不争”,在所有人都高呼“华语乐坛已死”大环境下,王心凌的翻红实属偶然之下的必然。
初舞台上,王心凌的《爱你》可谓是为数不多高国民度的歌曲之一,更遑论《第一次爱的人》《当你》《我会好好的》等超高传唱度的作品积累,以及台湾偶像剧黄金时代的共同记忆,都为情怀营销留足了空间。
而在社交媒体上,被王心凌征服的粉丝们急于找到彼此,对标“刘畊宏女孩”,“王心凌男孩”们便悄然入局了。
此前,选秀节目甚嚣尘上的时候,舆论把数据与饭圈女孩绑定在一起。饭圈女孩的身上有一些典型化的标签:女性、年轻、有组织。而这一次王心凌的翻红跳出了粉丝经济的头部群体,将目光对准了非典型的受众群体——中年男人。
他们的青春时代中有王心凌,他们不懂数据、不懂饭圈法则,只是当曾经的偶像再度出现在舞台上时,会怀着“给偶像争口气”的理念为爱发电,一句“王心凌的粉丝只是老了,不是死了”便足以让他们迅速达成共识,站在同一战线上。
正是这一反差感十足的差异化路线,也从此前不被重视的市场中挖掘出了全新的市场份额。每一个王心凌男孩都是一股溪流,汇集在一起就成了“王心凌效应”的流量蓝海。
研究社会网络的美国学者马克·格兰诺维特曾提出一个理论,在他看来,“一个人参加一项集体行动的成本会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而逐步降低,在极端的情况下,这种参与成本会降低至零。”
当互联网平台创造出所有人都在跳《爱你》的拟态环境后,更多的用户便追着流量的步伐勇往直前,从潘周聃到云南傈僳族小伙,再到现在的王心凌,它们背后的本质都是一样的。
毕竟全网都在讨论,“我”加入其中又不会有什么损失,反而能收获群体狂欢的体验。
写在最后:
必须要说的是,在这个每个人都有机会火五分钟的互联网时代,明星由单一事件引发的“翻红”潮终将指向“考古”热。考古的结果也许是挖掘宝藏,让热度续航,也许是令人失望,乃至翻红之路阻断。
因此,“翻红”能否成功,又能否持续,需要扎实的基础才能成立。人设情怀诚可贵,运气机遇价更高,在作品和实力面前,三者都得往后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