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

杜蕾斯终于一本正经的做广告了!

字号+ 作者:兵法先生 来源:营销兵法 2021-12-04 12:08 我要评论( )

作者| 兵法先生 来源 | 营销兵法(ID:lanhaiyingxiao) 在联合国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期间,关于家庭暴力的内容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。而今年杜蕾斯与探探联合,在这个国际性的主题活动中,选择为女性发声,再次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,让更多人去关注反家庭

作者 | 兵法先生

来源 | 营销兵法(ID:lanhaiyingxiao)

 

在联合国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期间,关于家庭暴力的内容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。而今年杜蕾斯与探探联合,在这个国际性的主题活动中,选择为女性发声,再次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,让更多人去关注反家庭暴力的这一社会现象。

 

01
 

反对家庭暴力,杜蕾斯一直在行动

 

一直以来,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致力于反对针对女性群体的家庭暴力,想要让关爱女性群体成为社会共识。
 
此次,杜蕾斯依然像往年一样,持续推出了反家庭暴力的品牌海报,引发了大众关注与思考。

 

 

没有赤裸裸的血腥场面,却让我们在海报中看见了暴力、枷锁、羞耻感与对自由的渴望, 与大众意识形态中的家庭暴力不同的是,此次杜蕾斯将家庭暴力由武力的暴力,延伸到了语言、精神层面。
 
与一般家庭矛盾冲突不同的是,语言家庭暴力则更为隐蔽,而且在更多人看来,家庭暴力就是家事,本着“家丑不可外扬”的传统观念,给家庭暴力提供了“生长”的温床。在兵法先生看来,家暴不应该被归纳为“家务事”,反对家庭暴力是社会、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。
 
在海报中,杜蕾斯明确指出,家庭关系中的附属关系是不存在的,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平等、肆意控制、操控等现象时,要勇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护自己。
 
几句简单的文案,让人们对家庭暴力有了更为广泛的认知,能够对个人权利、社会性别、亲密关系等有自己的理解,这或许就是杜蕾斯营销的目的。
 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,现在国际反家庭暴力则重新定义了家庭暴力的含义。此次在杜蕾斯的公益海报中,品牌则站在了更高的社会视角去关注社会现象,如在海报中男性受害者的出现,则让家庭暴力的受害群体由女性开始向去性别化转移,换而言之遭受家庭暴力的不再局限于女性,而是进入了去性别化的现象。

 

02
 

抓住社会现象

展现更潮流的品牌形象

 

家暴是一个沉重而让很多东方人难以启齿的社会现象,杜蕾斯抓住这一问题存在的背景,以更为具象化的方式将家暴场景进行还原。
 
如在2020年杜蕾斯就推出了一组以锁孔为灵感的创意海报,透过小小的锁孔去看家暴发生的场景,旨在提醒人们家暴行为基本上都发生在相对密闭的空间,让更多人警示。

 

 

同样是警示,而在2019年,杜蕾斯则采用了大字报+疑问的形式,给那些想要解决家暴问题的受害者指明了处理家暴的方式,让那些处于家暴中的人们不至于感到无助。

 

 

其实,杜蕾斯一直关注着家暴这一社会现象,将家庭暴力以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现了出来,无论是今年的“别在让家成为暴力的庇护所”,还是2020年还原家暴发生的场景,亦或者是2019年用一些家暴的物件去点醒被施暴者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家暴,持续不断的关注家庭暴力这一社会现象,让更多人在关注被家暴群里之余,能够逐渐减少社会上存在的语言、行为暴力等现象,同时让更多人开始向杜蕾斯一样关注家暴这一社会议题,提升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。

 

03
 

另辟蹊径

再现杜蕾斯教科书级营销

 

很长时间里,品牌借势营销,总喜欢以正能量的社会问题为营销导向,去积极的引导受用,展现品牌积极正向的品牌形象,而很少像杜蕾斯一样去触碰敏锐的社会问题。
 
首先说,如家暴这样的社会议题,在传播上优势是十分明显的:
 

 

1.受众广泛,容易引发社会讨论

 

近期,关于家暴的热门话题,仅在微博上就有15个。而话题#家暴的9个真相#中,就产生了1.2亿阅读,3.2万讨论。

 

 

可以说,基本上社会性议题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,其受众更为广泛,有了一定的受众基础,话题就更容易引发社会关注,产生话题讨论,为品牌带来传播。

 

2.议题尖锐,保证内容的独特性

 

因社会问题本身具有敏锐性,品牌大多不愿意触碰与尝试是因为容易翻车,如果操作不当会给品牌带来毁灭性的舆论攻击。

 

而杜蕾斯另辟蹊径,将议题尖锐的家暴引入营销中,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内容本身的独特性,不容易出现内卷的局面。这样一来,就保证了内容本身的新颖,为品牌传播打下基础。

 

3.常见社会问题,容易引发群体性的社会共鸣。

 

传播有一个致胜法宝是,群体共鸣,有共鸣的内容才更容易打开用户情感开关,让他们化被动接受广告为主动传播。

 
杜蕾斯以社会问题为切入点,具有真实性,能够快速产生讨论之余,容易让用户滋生同情、感同身受等情绪,这时候产生二次传播似乎就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

 

04
 

为什么品牌很少触碰社会性议题?

 

对于品牌来说,选择极其尖锐的社会问题可能并不是明智的选择,其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,

 

像家暴这样的社会问题,品牌在把控上稍有不慎就会给用户留下过度营销的印象,让品牌正能量具有讨论价值的营销变了味儿,失去了营销本身的意义。

 
加上,具体社会性质的营销内容,与品牌本身的结合有难度,很容易产生营销内容与品牌符号割裂的现象,这样一来就让品牌营销本身失去了传播与讨论的意义。
 
杜蕾斯大胆且持续推出具体社会性质营销内容,展现了品牌对营销的操控与运营具有一定的实力,否则此次营销可能就是另一种局面了。可以说,稍有不慎满盘皆输,触碰敏感的社会话题,便成为很多品牌不愿触碰的禁区。
 
写在最后
 
与曾经玩擦边、性暗示的杜蕾斯来说,另辟蹊径以社会议题为切入点,唤醒更多人对家暴的认知,有着不一样的社会意义与现实价值。而杜蕾斯持续的有价值的内容输出,有利于建立起品牌正向价值观,深化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形象。
 

作者简介:【兵法先生】营销兵法创始人、知名营销分析师,原创多篇文章阅读超10W+。个人工作微信号:bingfaxiansheng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;